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蒋和胜、博士岳锋,成都文理学院副教授刘胜林提出,为更好抓住机遇、有效应对挑战,需要从三个层面出发,重点推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,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。一是推动农业高质高效。就农业产业“上游”而言,重点解决我国种业中存在的原创核心技术较少等“卡脖子”问题;就农业产业“中游”而言,经营体系应以“组织化、机制化”为遵循,大力发展符合当地资源禀赋的特色农业产业;就农业产业“下游”而言,要加大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,延伸产业链条,着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。二是促进乡村宜居宜业。“十四五”期间应着力弥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,持续改善路、水、电、物流等基础条件,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,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。三是实现农民富裕富足。增加经营性收入,必须有乡村产业发展作支撑;增加财产性收入,需要发展壮大乡村新型集体经济,盘活乡村集体资源和资产。
(摘编自《光明日报》)